加剧还是抑制:价格竞争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一、作者简介
田雅群(1990一),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
二、引用本文
田雅群.加剧还是抑制:价格竞争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经济与管理,2022(1):65-72.
三、文章摘要
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农村金融市场稳定至关重要。以转换成本为基础构建价格竞争影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数理模型,并利用2003-2020年269家农村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价格竞争加剧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利率市场化削弱了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3)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和政府干预程度方面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四、原文作者
田雅群
五、原文刊发
《经济与管理》2022年第1期
六、关键词
价格竞争 风险承担 异质性 农村商业银行
一、引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做好监督管理、风险化解、深化改革工作”,这表明防控金融风险是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然而,近年来为抑制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导致我国广义货币量(M2)规模迅速扩张,自2015年的139.22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18.68万亿元,增幅为57.07%。货币增发导致银行贷款利率快速下降,存贷利差缩窄。2015-2020年,贷款市场一年期报价利率(LPR)从4.80%下降至3.85%,而同期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从2.25%下降至1.98%。利差缩窄对商业银行主营业务收入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冲击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除了受利差缩窄的约束,还受到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和政府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一方面,金融机构增量改革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越发激烈。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小微主体,并将支农支小贷款投放规模纳入金融机构业务考核体系,客观上又促进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在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普遍高于其他商业银行的背景下,价格竞争加剧将对农村商业银行稳健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于经济下行周期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金融体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价格竞争为视角,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价格竞争这一特定竞争方式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基于地区异质性和政府干预力度异质性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深化产业组织理论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研究,同时为农村商业银行如何防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
二、价格竞争影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转换成本的概念界定
本文基于转换成本的概念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价格竞争影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机制。转换成本这一概念最早由Porter提出,是指贷款客户转换银行额外付出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客户所支付的信息、营销、谈判、签约和时间等一系列成本。信贷过程中,金融供求双方都将付出大量交易费用,虽然银行存在较高交易费用,但由于银行具有信息优势和科技优势,在贷款转换过程中单笔贷款所带来的增量交易费用并不高甚至可以将其转嫁给客户。相比之下,贷款客户转换过程中的增量交易费用却很高。原因在于:第一,人格化交易的价格信息不透明,贷款客户需要了解贷款产品信息、信贷流程、自身是否满足贷款条件以及可能获得的贷款利率等信息,而对于上述信息的搜集,贷款客户首先要付出信息收集费用。第二,人格化交易需要客户和银行深入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营销费用,包括客户支付的宴请费用和交通费用等,尤其是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农村,以财富聚敛型和拉关系型人情为特征的交换性人情逐渐替代了互惠性人情,为了找寻合适的担保人,人情往来费用对于提高贷款可得性至关重要。第三,如果客户与银行首次谈判或签约不成功,那么重新谈判、签约又要花费新的费用。第四,申贷时间过长所导致的其他费用。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增量改革的深化,金融机构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开展价格竞争,而机构间价格竞争的关键因素在于降价幅度要弥补转换成本t。为了简化分析,假设贷款者不得有多头贷款行为,因此仍在贷款合约期的客户不计入竞争范围,银行间竞争只针对申贷时无贷款的资金需求者。若金融机构间展开价格竞争,银行A降价幅度小于t,则不足以吸引新客户,只有降价幅度大于等于t,银行才会争取到新客户,增加放贷规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转换成本起到了价格竞争阀值点的作用。当转换成本较大时,说明客户转换银行需要支付更高的交易费用,银行市场势力较大,整个市场缺乏价格竞争。反之,当转换成本较小时,客户为获得贷款所付出的交易成本较低,代表价格竞争较大。因此,可将转换成本作为银行价格竞争的代理变量。
(二)模型构建
模型分为两期(t=0,1),市场中存在风险偏好为中性的三类经济主体:存款人、借款人和银行。存款人存款利率为rd,即银行的资金成本。
借款人无初始资本金,借款人从银行借入初始资本金投资风险项目,项目投资收益率为rs。只有当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时,借款人才有利可图。但是项目投资收益率存在上限,即投资收益率的取值范围是rs∈[0,rs]。假设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因此收益率rs的大小反映了项目投资风险水平。项目投资成功概率为p(rs),项目投资失败概率为1-p(rs)。为了满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保证借款人最优选择解为内点解,本文假设p(rs)为凹函数,即满足p'(rs)<0,p"(rs)≤0,p(rs)=0,p(0)=1。
借款人连续分布且具有异质性,g代表借款人类型,为方便分析,将借款人类型数值化g∈[gmin,gmax]。借款人类型大小反映项目风险偏好程度高低,进而表示项目选择的风险偏好,r's(g)>0,即借款人异质性所导致的项目收益率差别。若项目投资成功,则获得rs-g投资收益;若项目失败,则收益为0。在给定贷款利率rl和借款人类型g的前提下,借款人选择投资收益为rs的风险项目可获得的最大投资回报为:
银行根据借款人类型发放贷款。银行最大期望利润为:
借款人风险项目收益率rs是由借款人类型g和贷款利率rl决定的,其中贷款利率由市场竞争程度决定。由于银行可以选择借款人,在给定的借款人类型g的前提下,借款人的风险项目收益率rs也随之被决定,即确定了借款人风险。由于银行无法识别借款人项目投资的风险,但可以识别借款人类型g,因此银行对借款人类型g的选择可映射为银行风险选择,银行的最优问题可以看成通过选择合适的g来确定最优的rs以最大化πE。借款者类型g没有直接体现在银行期望函数中,而是通过风险项目的投资收益率rs间接影响,所以银行的期望收益函数可改写为:
假设一家银行在受理贷款申请时,市场上存在其他潜在银行向借款人提供竞争性贷款,以抢夺客户资源。如果借款人决定选择潜在银行,那么需要支付转换成本t(t>0)。转换成本包括了解新银行贷款产品的时间成本、与新银行的谈判成本及交通成本等一系列成本。转换成本的大小反映了银行价格竞争程度的强弱。转换成本大小与项目投资收益率和项目投资成功概率无关。整个模型的运行过程如下:
在第0期,借款人和银行的决策步骤为以下几点:第一步,银行首先受理借款人g的贷款申请,并提供利率为rt的贷款给借款人。同时,市场潜在竞争银行提供相等额度的贷款,但是利率为rl。市场中所有银行吸收存款所提供的存款利率为rd第二步,借款人g决策是否更换银行。此时,借款人g最终选择其中一家银行申请贷款。第三步,借款人g得到贷款后,将全部资金进行风险项目投资。在第1期,所有结果呈现。若借款人g投资失败,则其无法支付贷款本金和利息,导致银行出现风险的概率增加;若借款人g投资成功,则借款人、放贷银行和存款人分别获得相应回报。
(三)模型求解
针对现有模型,本文采用倒序求解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最后一阶段是借款人风险投资选择。在给定贷款利率rl和借款人类型g的前提下,借款人选择投资收益率为rs的风险项目可获得的最大投资回报如式(1)所示。此时,转换成本t属于已支付成本,不会影响借款人对风险项目的最优选择。式(1)的一阶条件为:
假设借款人对风险项目的选择受借款人类型g和贷款利率rt的影响,项目风险收益率分别对借款人类型和贷款利率求偏导得出drs(g,rl)/drl>0,drs(g,rl)/dg>0,说明贷款利率上升,借款人倾向高风dg险项目以获取高回报率,弥补借款成本;贷款人本身风险偏好性强,其选择项目的风险系数高。
提前一个阶段,借款人决策是否更换银行进行贷款。要保证借款人不更换银行,需要满足借款人选择现有银行所获得的收益不低于转换银行所带来的收益,即:
潜在银行提供贷款利率的下限是rl=rd,即按照吸收存款的存款利率作为贷款利率。用rsd=rs(rd)表示给定贷款利率rd时借款人的风险选择。rsd的隐函数形式为:
借款人选择潜在银行贷款时,获得的最大期望 回报 μd 为:
此时,借款人获得的利润最大值为 μd -t。当前选定的银行制定的最高贷款利率需满足:
最后是第一阶段,银行根据借款人类型发放贷款,此时银行最大期望利润如式(3)所示。其中,rs满足式(4)约束条件,rl满足式(8)约束条件。由于借款人类型g和贷款利率rl最终会影响借款人对投资项目的选择,银行最优利润函数可以看成是项目风险的函数。同时,项目风险用项目收益率表示,利润函数(3)对风险项目收益率求一阶导数代表风险对银行利润的边际影响,结合投资项目风险的约束条件式(4) 和贷款利率的约束条件式(8) 得到:
对(9)式求一阶导数,分析价格竞争对风险边际利润的影响:
根据p'(rs)<0,可知dπ'(rs)/dt<0,,表明随着转换成本的降低,银行边际风险所带来的利润增大。因此,考虑到企业异质性及银行利润最大化原则,在转换成本减少时,即价格竞争加剧时,银行将更倾向高风险企业。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说:随着价格竞争的加剧,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增加。
三、价格竞争影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变量选取、数据来源
基于本文的研究内容,模型设定为以下形式:
其中,银行风险用不良贷款率(NPL)衡量;Lerner 指数表示价格竞争;Year检验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否会影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利率市场化政策的出台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外生事件。为了衡量外部事件的冲击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可以将其设定为虚拟变量。2013年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全面放开阶段的开端。鉴于贷款利率市场化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强议价权受到挑战,本文以2013年为节点设置虚拟变量(Year13),考察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对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情况和风险行为产生影响。2013年及之后记为1,2013年之前年份记为0。Lernerit×Yearl3it验证利率市场化是否会影响农村商业银行价格竞争与风险承担的关系。
控制变量从宏观经济变量和微观银行个体变量两个角度选取。其中,宏观经济变量包括GDP增长率(GDPgr)和M2增长率(M2gr),微观个体变量包括银行规模(Size)、银行管理能力(Over)、银行流动性水平(Liquid)、盈利能力(NIM)、资源配置水平(Alloc)和贷款集中度(Single_loan)。
本文数据通过Wind数据库、农村商业银行官方网站、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金融调研等途径共搜集2003-2020年269家农村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共1904个观测值。宏观经济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农村商业银行注册地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本文通过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公布的金融机构金融许可证颁布时间,统计了全国每年新增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数量。经对比发现,本文所用数据中各年度新增机构数量占比与全国每年新增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数量一致性达80.95%,说明本文所选样本具有代表性。
(二)农村商业银行价格竞争度量
Lerner 指数定义如下:
其中,Pit是产品价格,用营业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MCit是银行贷款的边际成本。求解Lerner指数的关键在于计算边际成本的估计。
对厂商来说,存在理论上的最优成本函数,即成本最小函数。但是受经济环境、经营方式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成本函数出现随机波动,厂商的实际生产成本往往要大于最优成本。为了真实反映厂商成本函数,本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形式构造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函数。通常来看,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需要三种要素成本,分别为资本成本(p1)、资金成本(p2)和劳动成本(p3)。假设农村商业银行总成本为TCit,由三种要素成本构成,分别为资本成本(p1)、资金成本(p2)和劳动成本(p3)。其中,资金成本表示为“利息支出/总存款”,资本成本采用“(非利息支出-管理费用)/总资产”来度量,劳动成本为“管理费用/总资产”。同时,假定在投入三种要素之后,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得到一种产出(yk)即总资产。为了真实反映银行成本技术随时间变迁呈现非线性趋势,因此模型加入时间趋势变量T并引入其二次项T2。εit为残差。农村商业银行随机前沿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如公式(14)。
由于超越对数函数的性质,参数必须满足以下 条件:对称性要求,即 γks = γsk;线性同质性约束,即
同时,对(14)式运用 Shephard'slemma,得到由要素价格和资产总量决定的成本份额函数,将成本份额函数与超越对数函数进行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最终得到 Lerner 指数。
(三)实证结果分析
如表1所示,样本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NPL均值为2.46%,说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较强。Lerner指数均值为0.28,说明农村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根据Lerner指数的取值范围,大致可以判断农村金融市场区域垄断竞争市场。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均值为50.37%,超过《商业银行法》中规定的“商业银行流动比例不低于25%”的监管要求。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均值为0.39,说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值为39%,此比例较高,农村商业银行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资源配置能力均值为66%,低于75%的监管要求,说明农村商业银行偿付能力较好。农村商业银行单一贷款客户占比均值为6.6%,低于《商业银行法》要求的“单一客户贷款比例不得超过10%”的规定。
针对面板数据存在的截面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问题,常用的计量方式是面板校正标准差估计(PCSE)、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FGLS)和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搭配稳健标准差估计等。鉴于本文数据结构是短面板数据,并不适用面板校正标准差估计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因此选用与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搭配Driscoll-Kraay稳健标准误估计。
Huasman检验的结果显示回归结果选择固定效应。由表2的第2列可知,Lerner指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风险负相关,即价格竞争与风险显著正相关,价格竞争越激烈,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地方政府管制和保护之下,农村商业银行由地方政府信用背书,财务的软预算约束使其处于一种“超稳定状态”。一旦竞争加剧,农村商业银行的舒适圈将被打破,经营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将会暴露无遗,面临的风险剧增。第二,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优质客户已被各家银行瓜分,且银行服务此类客户所能获得的利润也已相对固定。为抢占市场,贷款机构不得不选择下沉客户群体,降低贷款对象考核标准和贷款发放标准,向风险较高的次优级甚至次级客户发放贷款,信贷风险不断积累。由表2的第4列可知,利率市场化之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显著下降。同时在利率市场的影响下,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正向影响被削弱。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后,农村金融市场逐步从寡头垄断市场向垄断竞争市场过渡,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市场利率更能反映资金供求双方的诉求。随着竞争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的均衡价格将继续下降,借款人的转换成本降低。而融资成本的下降会削弱借款人的高风险偏好,使其选择投资风险较小的项目,这有助于缓解银行在信贷市场中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银行风险随之降低。
四、稳健性检验
(一)改变价格竞争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与Lerner指数相似,Boone指数是对银行市场势力或者垄断力的衡量,是竞争的反向指标,不仅可以测度整个银行业的竞争,也可以测量单个产品市场如贷款市场的竞争。Boone指数的模型推导来源于古诺-纳什均衡模型,该模型主要研究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企业行为,因此适合衡量中国贷款市场刚刚完全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尤其适合衡量农村金融市场的价格竞争。Boone指数是基于有效结构假说的结构分析方法,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相对低效率企业,高效率企业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度越高,这种效应也就越强。测算Boone指数的公式为:
其中,Sit为表示第i家农村商业银行第t年的贷款市场份额,即农村商业银行当年贷款余额与地区贷款余额之比。MCit表示第i家农村商业银行第t年的边际成本,βi即为每年的Boone指数。
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表3第2列Boone指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价格竞争越激烈,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高。加入交互项后,表3第4列,交互项BoonexYearl3显著为正,说明利率市场化降低了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与主回归的实证结果一致,证明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
(二)改变风险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价格竞争可能会对整体风险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用Z-Score来衡量整体风险。
由于Z-Score有偏,本文对其取对数Lnz以平滑数据。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表4第2列Lerner指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竞争加剧,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增加。加入交互项后,表4第4列,交互项Lerner×Yearl3显著为负,说明利率市场化降低了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与主回归的实证结果一致,证明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
五、进一步探讨
(一)基于地区异质性探讨
按农村商业银行注册地将其划分为东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和中西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组间差异多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既说明了东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和中西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又表明了基于区域异质性角度研究市场竞争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必要性。对比分组变量的均值发现,东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中西部地区,价格竞争程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对于控制变量而言,农村商业银行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在银行规模、流动性、管理能力、资源配置水平和贷款集中度方面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
实证结果表5显示,东部地区(第2列)和中西部地区(第4列)Lerner指数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价格竞争加剧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但是,进一步比较两个地区回归系数大小,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系数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对价格竞争变动的敏感程度更高。
(二)基于政府干预程度异质性探讨
采用王小鲁等市场化指数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作为分组依据。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包括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减少政府对企业干预、减少企业对外税费负担和缩小政府规模,该指数数值越小,说明政府干预力度越强。以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的均值为界,均值以上为弱政府干预地区组,均值以下为强政府干预地区组。
通过对比主要变量的均值发现,弱政府干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强政府干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时面临的价格竞争程度高于强政府干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对于控制变量而言,农村商业银行也表现出明显的地方政府干预力度异质性特征。弱政府干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在银行规模流动性、管理能力、资源配置水平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方面显著优于强政府干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
Huasman 检验结果显示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表6),在弱政府干预地区,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显著;而在强政府干预地区,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不显著。原因在于,从地方金融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在地方政府强干预地区,地方政府是地方金融企业的出资人,拥有任命所辖区域内金融机构高管的部分权力甚至享有直接任命权,这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更多偏好行政激励或者短期绩效激励,换言之,金融资源的配置更服从政治原则而非市场原则。地方金融机构的逐利偏好和政治偏好促使金融资源流向地方国有企业或政府指定项目中。从理论层面看,金融机构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偏好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但如果整个市场是一个“强政府-弱市场”的市场格局,加之地方金融机构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官员晋升起到支撑作用,即使有潜在金融风险或者真实发生的风险,地方财政将为区域金融风险买单。因此,在强政府干预地区,由于金融财政并未实现完全分权,金融控制权本质上仍由财政掌控,新进入机构无法对在位银行造成冲击,产品价格虽有市场价格但更趋向指令性价格,因此竞争不会对在位金融机构风险产生显著影响。相反,在“弱政府-强市场”地区,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仅仅起到规制性作用,金融机构是独立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此时市场竞争将会对在位金融机构的风险产生影响。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农村金融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影响。本文以转换成本为基础,构建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数理模型,并利用2003-2020年269家农村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价格竞争加剧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第二,利率市场化削弱了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第三,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均受价格竞争的影响,但东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对价格竞争变动的敏感程度更高。从政府干预程度异质性看,在弱政府干预地区,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显著;而在强政府干预地区,价格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不显著。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1.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快推广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农村商业银行应以合理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为基础,逐步构建对产品、对客户、对个人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资源配置机制、产品定价机制以及经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机制,避免以利率为手段的过度竞争。同时,由于总行防控和经营风险能力和手段强于分支机构及网点,运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将大部分产品的利率风险转移到总行层面,可从整体上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2.监管当局应充分考虑农村商业银行所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差异性,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就地区异质性而言,由于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集中度偏高,中西部地区应继续引入竞争机制,深化机构增量改革,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属性”,削弱其“行政属性”,同时强化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稀释单个银行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和公司治理方面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相差不大。因此,监管机构应适时顺应市场化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采取与城市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近似的监管标准。就地方政府干预力度异质性而言,在强政府干预地区,应强调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淡化行政干预力度;在弱政府干预地区,依据市场发育程度选择有效监管方式。
3.农村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业务转型、加快业务创新,扩展多元化收入渠道。充分结合“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及“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要求,根据未来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有针对性地扩大客户群体、拓展业务类型。例如,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电商和供应链主体等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银行业务全方位升级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在保证盈利性的同时,合理利用资产组合分散风险;依托数据带来的信息优势,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和人力运行成本,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经济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二十次专题研讨会综述